2020年11月,我所副所长邱昭继教授翻译的《人工智能与法律解析——数字时代法律实践的新工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于201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法律与智能系统讲座教授凯文·D. 阿什利。阿什利教授先后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士学位(B.A)、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博士学位(J.D)和马萨诸塞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Ph. D)。阿什利博士还是IBM公司托马斯· J. 沃森研究中心的访问科学家,美国科学基金会总统青年研究员和美国人工智能协会院士,《人工智能与法律》主编,并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伊拉斯谟·芒德斯法律、科学与技术博士课程授课教师。
《人工智能与法律解析一一数字时代法律实践的新工具》是一部计算机科学与法律兼容的著作,是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分析法律的原理性著作。本书系统介绍法律推理的计算模型,阐释了计算机如何对法律文本进行解析、法律推理的计算模型,及其与法律文本连接类型,解析了新技术时代法律新工具如何建构,如何运行,在哪些方面更加有用。通过本书,读者首先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如建模、预测,卡涅阿德斯论证、克拉林根框架本体、卢依马非结构化信息管理。其次,知悉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历史。第三,明确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实验的过程。第四,发现人工智能是一种新的法律学习方法。
附:
中译本序言
推荐语
中译本序言
得知本书已被翻译成中文,我深感荣幸。衷心感谢西北政法大学邱昭继教授承担翻译本书的艰巨任务,同时感谢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
当我写作这本书时,我认为它在中国出版的可能性并没有发生。我压根没想到今日之中国会高度关注人工智能与法律话题。然而,最近对杭州和南京几所大学法学院的访问让我很开心。我了解到,中国有数十所大学正在进行人工智能与法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展,我期待阅读人工智能与法律领域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在这方面,我希望中国学者在两年一度的“人工智能与法律”国际会议、“法律知识与信息系统”国际学术年会以及记录该领域研究动向的《人工智能与法律》期刊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我非常谦卑地意识到,我对中国法律实践以及基于案例的推理在中国法学中不断演变的作用有太多需要了解的地方。我最近才知道,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建立指导性案例制度,以提高下级法院判决的一致性。当然,基于案例的法律推理是本书的一个重点(例如,第3、4、5和10章)。思考基于案例的推理在中国这样一个成文法系国家可能起到的作用是很有趣的,也可能我这个想法很天真。
我还需要阅读很多关于这一发展提出的有趣问题。指导性案例制度下的推理如何与普通法推理相比较?具有约束性的案例将如何付诸实施,如何解释这些案例?法律案例是否(或将会)提供丰富的事实情境描述吗?中国的法官和律师是否会以普通法从业者的方式用案例进行类比推理?如果是这样,对中国的法律信息检索系统会有什么影响?系统将会如第11章所描述的那样支持概念法律信息检索吗?
在美国,人们有时会听到“一则古老的中国诅咒”:“但愿你活在有意思的时代”。这则诅咒源于中国是虚构的,维基百科是这么告诉我的。然而,对中国的法官和律师而言,当谈到回答有关中国法律推理和实践的这些问题时,这似乎确实是“有意思的时代”。我不认为本书会提供答案,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中国读者在寻找答案时可能会感兴趣的想法。
凯文·D.阿什利
2019年9月4日
推荐语
一百多年前,霍姆斯预言未来法律人应是掌握统计学的人,韦伯设想现代法治应如自动售货机。近年来,“阿尔法狗”战胜了围棋冠军,智能法学在法学界也异军突起。法律计算模型在法律推理、法律论证以及获取判决结果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人工智能对法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法律是否会变为一种价值无涉的算法?法学是否会成为一种计算之术?智能法律人是否会取代传统法律人?凡此种种,本书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最前沿的回答。
——清华大学法学院高鸿钧教授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法律的未来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法律研究和实践从分析走向解析预示着一种新范式、新领域的出现。《人工智能与法律解析》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也是截至目前惟一的一本经典。作者凯文•阿什利教授是本领域的执牛耳之人,从事人工智能与法律的研究凡30余年,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本书是他多年研究心得的总结。邱昭继教授的译文理解准确,表达地道,可读性很强。作为一部新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是对智能技术与法律的交汇及其前景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既适合法官、律师、法学研究者等法律人,也适合人工智能的研究者。
——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王氏中国法讲座教授於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