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站!

  1. 首页
  2. 部门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部门动态

“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人才培养”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所
  • 发布者:高等教育研究所01
  • 浏览量:


12月6日,由西北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教育研究所、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和陕西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法学类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人才培养座谈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召开。

 

来自国内12所高校法学院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共60余人,围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人才培养创新”“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学教育改革”“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实践”四个论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学术交流,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探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与健全。

会议开幕式由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法学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闫亚林研究员主持,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法学教育研究》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宗科教授致辞。杨宗科在致辞中指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已成为当前政法院校的责任与使命。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如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于法治人才培养中,是每一位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工作者需要思考回答的重要问题。杨宗科校长对各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加本次座谈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通过本次座谈会,交流体会与思考,吃透精神,领悟核心要义,以此推进法治人才培养事业。

单元报告(一)

 

座谈会第一单元由闫亚林研究员主持。杨宗科校长做了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人才培养新理念”的报告。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法治人才培养不仅有持续关注和系列重要论述,而且有专门的考察指导。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布局、厉行法治人才培养。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提出了法治人才培养任务要求。他认为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主要内涵围绕新时代法学教育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就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新使命、新目标、新模式、新机制、新格局,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法学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培养得怎么样等法治人才培养基本问题,形成了原创性、系统性的法治人才培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思想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方向指导的政治意义,强化法治人才培养的政治性;二是目标转化的历史意义,从法律人才转型提升为法治人才;三是学科发展的理论意义,强调法治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重构;四是人才培养的实践意义,推动法治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五是国际比较的世界意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瀚教授做了题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涉外法治建设”的报告。他认为,涉外法治的核心是我国在对外事务中运用国际法治思维和国际法治方法,来管理和规范我国具有涉外因素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依据国际条约和我国涉外法律来增强涉外执法、涉外司法、涉外法律服务和涉外事务管理的能力。要注重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平等性、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协调性、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协同性、涉外法治的特殊性、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统一性,这是对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创新。国内社会和国际事务密不可分,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一协调、统一推进、统一安排,加快涉外法治工作布局、涉外工作法治化进程,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依托涉外法治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还具有使我国能够更稳健地参与全球秩序治理、更有力地破解单边主义和应对摩擦风险的重大战略意义。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杜宴林教授在线做了“从理论思维看法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的报告。杜宴林教授提出,法学教育要向理论思维方向转移,持之以恒坚持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理论思维;面对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挑战和培养模式探索,他认为要正确处理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减轻学生“理论恐怖”。在谈到对于学生的法治启蒙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时,杜宴林认为,现在的法学教育大多是从概念到概念,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偏多的碎片化知识无法对学生形成理论体系起到推动作用。因此,要切实构建理论培养模式、改革法官培养制度,重点突破从概念到概念、原理加实例的庸俗化培养模式,从对策法学教育中解放出来,实现法学教育知识性和现实性的统筹发展。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师伟教授做了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定向与铸魂作用”的报告。张师伟教授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最新成果,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态,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内涵,不仅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它面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对如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适应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公平正义的需要及百年大变局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全新且全面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具有全面的指导方面,对怎么样培养法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的法治人才,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具体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定向作用,即给法治人才培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定位,坚决在法治人才培养中贯彻落实四项基本原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通过教育内化为法治人才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第二是铸魂作用,即在培养法治人才逻辑化专业理性的同时,注重在法治人才培养中进行德行、情怀、良知等的教育,给法治人才的培养中铸以人民为中心的法魂。

单元报告(二)

 

座谈会第二单元由王瀚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雷磊教授在线做了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理学教材更新的报告。他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综合体,涉及到法理学教材编写的方方面面。法理学的教材的更新可从概念论、价值论、历史论、运行论、法治论视角加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十一个坚持,涉及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论、政治方向论、战略布局论、重点任务论、重大关系论、重要保障论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旭教授在线做了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行政法教学的报告。他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奠定了根本的正确的世界观,即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做出一系列原创性贡献,为行政法教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方法论原则。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郭春镇教授在线做了题为培养实践导向的党内法规人才的问题与思考的报告。他认为,厦门大学进行了党内法规人才两个层级三个维度的立体培养建设。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解决措施:一是平台迈向实体化,二是加大跨学科体系培养,引进有底蕴的优秀老师,打造一个稳定的实际研究梯队。三是深化党内法规实践性教育。四是完善党内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法规人才培养单位。五是建立实务部门的保障机制。

 

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舒洪水教授做了题为如何建构国家安全学科和专业的报告。他认为,在建构国家安全学学科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站位、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以及遵循学科设置具备规范和发展规律为学科建设基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明确国家安全学的门类归属以及学科定位,同时在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框架下,遵循稳妥渐进、有序推进、逐步设立的原则,积极构建国家安全学(专业)、反恐怖主义学(专业)、国家安全情报学(专业)、网络信息安全学(专业)等当前亟需和相对条件具备的二级学科(专业)。

 

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邱昭继教授做了题为法治人才职业伦理培养初探--基于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建设的思考的报告。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法治人才职业伦理是马克思法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坚持党的领导、凸显人民主体地位、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项原则奠定了法治人才职业伦理的主要内容,其要求的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一体的。

单元报告(三)

 

座谈会第三单元由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张荣刚教授主持。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做了题为“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体会”的发言。他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丰富,对于法学教育研究者来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应重视学术化表达与系统化构建。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应注重五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二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及其中国化成果结合起来。三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结合起来。四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结合起来。五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关于民主政治和法律的论述结合起来,从思想演进完善提升的角度分析新一代领导核心思想的形成。另外,还必须注重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相关权威文献材料的学习研究。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孙昊亮教授做了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培养高素质研究生法治人才的报告。他强调从十一个坚持中的第十个坚持着眼进行学习体会,剖析德才兼备高素质两个限定词。首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其次,要围绕四性:即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与创新性落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最后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建文教授做了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新时代法学高等教育的报告。他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等背景,来理解法治队伍三化要求,并对如何推进法学教育改革、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建设和合理布局国家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院长常安教授做了题为面向国家治理的法学教育的报告。他主要从5个方面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包括:第一,确立讨论该问题的正确立场。第二,处理好法治与治国理政的关系。第三,法学教育要打破趋同化、封闭化、自我矮化局面,必须面向国家治理。第四,法学教育必须以问题为中心,提供咨政成果。第五,要处理好本土立场与国际视野、司法分析与国家治理、学有所本和科融合、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特色与基本理论脉络几对关系。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院长陈玺教授做了题为传承中华优秀法治文化——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报告。他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凸显了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教学科研当中,如何弘扬、挖掘、借鉴、传承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因子是重要的课题。另一方面就是要将优秀的文化要素与精神创造性地转化与发展。同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发展、提出及未来进一步深化实施,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从历史角度回顾整体发展脉络非常清晰,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非常重要的视角及课题研究方向。

 

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李乐凡做了题为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实现个案公正对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的报告。他认为,认识个案公正对法学教育的启发非常重要,基本的认识是强调公正对于具体个人的价值。尊重相同问题相同处理的朴素观念。由此提出对法学教育的一些思考。第一,要教会学生进行比较。第二,要教会学生立案检索。第三,法学教育要关注裁判文书的判决理由的分析提炼,重视讲理。第四,要重视案例教学。

单元报告(四)

 

座谈会第四单元由西北政法大学张师伟教授主持。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张荣刚教授做了题为“政法大学学科专业建设中的交叉融合与特色弘扬”报告。他认为,法学教育目的在于为依法治国输送活力与血液,政法类大学必须以法学为突破,处理好主干学科与支撑、基础、应用延伸学科的关系。以学科交融理论为指导,深度学习理解与认识学科理论和尊重学科成长交替的理论与现实逻辑,加强对现实需求的认识;以未来社会需求为导向,发现学科交叉点;探索学科交叉与实务交融的焊接部位。改善学科交叉的建设环境,改革相对单一评价体系,强化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育人理念。对于政法类大学而言,要深挖其历史与文化内蕴,传承两千年的优秀法治文化;处理好法学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法治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调整学科结构布局,资源配置、评价体系;实现学科体系化建设与法治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陈金钊教授在线做了题为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提升法治能力的报告。他认为,法治中国的概念是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关键词。法治中国概念非常重要,可以有四个层面的理解,包括:用法治修饰中国、用法治定义中国、用法治打量中国和用法治建设中国。在十一个坚持的表述与法治人才培养有关的关键点,是法治能力提升和法治人才培养。法治人才需要提升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解释能力、修辞论证能力,强化法治思维能力。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聂鑫教授在线做了题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革的报告。主要介绍了清华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对清华早期的品牌性课程普通法精要进行了介绍,尤其强调了何美欢教授对中国涉外法治人才需求方面的超前判断。同时对项目制法学教学实践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新形势下涉外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做了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报告。他认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不仅是法学甚或国际法的事情,而需要其他学科的共同参与。同时需要校内外多部门资源合作以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整合国内国际资源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目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缺乏严重,主要体现在师资弱、趋同化、实践缺乏、后勤保障不足等方面,亟需推进深层次改革。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朱继萍教授做了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产、学、研、训紧密结合,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的报告。她认为,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产学研训相结合是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在新时代创新发展提出的要求,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涉及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后来又有政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在搭建平台方面,法学院教师要充分利用项目研究平台,沟通理论研究、法学教育与国家治理需求,实现产、学、研、训相结合,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

 

新疆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师古丽巴奴木·吾买尔江做了以爱国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少数民族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报告。她认为,爱国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功能。对于法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二,通过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第三,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创新少数民族法治人才教育教学体系。第四,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教育教材和课程。第五,加强高等学校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座谈会闭幕式由西北政法大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副主任王若梅研究员主持,邱昭继教授作闭幕致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