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站!

  1. 首页
  2. 部门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部门动态

高教所特邀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作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转型的报告

  • 来源: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51119日,厦门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生导师王洪才老师莅临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与高教所师生在资料室亲切会面并讲授近30年学习工作经历及其关注的课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转型”。

 王洪才教授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就读于河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曾被聘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所长。自2004年至今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并担任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曾在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教育学院访学半年。曾赴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有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管理。

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以及研究生教学经验,教授首先谈到了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问题。2004年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学生对研究生学历形成盲目追求,研究生学习与读书兴趣普遍不高。这一背景带来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的需要。他认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变化使得“教给学生最先进的知识”这一理念遭到了质疑,并且培养体制中“一进大学门成为国家人”的看法也成为了历史;体制有了巨大的改变,但课程和教材却没有相应的改变。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教授认为,只有知识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的时候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助于学生认同和接纳相关知识,并为其积极地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奠定基础。

 其次,王洪才教授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验以及留美访学经验,就研究生教育方式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教授在回顾自己就学工作经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学问才是真学问,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王教授在2008年下半年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赴美访学。在美期间,他发现了中美教学文化间的差异。例如美国的研究生培养以兴趣为基础,课堂十分活跃,老师只作为咨询和引导,重视成绩,但不以成绩排优,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方式多样,将学习与研究融为一体等。他将其留美的心得做了记录并发表成书。两相结合,就如何应对研究生教育方式的变革,王教授提出,应当使研究生从“听中学”变为从“做中学”,形成参与式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更有收获。只有通过实践环节的培养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术人才的目的等。王教授还介绍了自己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中进行的以学生为主的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该改革尽管需要师生都付出很多,中间也面临一些压力,但是最终取得了师生都非常满意的教学结果,特别是坚持下来的学生收获很大。

 最后,王教授与在座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座的师生踊跃提问,例如“信息泛滥时代如何保持读书的兴趣和时间?现代本科生需要进行通识教育,是否在研究生阶段才可进行专业教育?王教授一一进行回应。会议以王教授与在座师生的亲切合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王教授结合自身求学、工作、访学的经历,阐述了自己对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使在座的师生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