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站!

  1. 首页
  2. 部门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部门动态

“潘懋元教授从教75周年庆典暨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综述

  • 来源:nwupl.edu.cn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0108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来到丹桂飘香的厦门,共同参加在厦门大学举行的“潘懋元教授从教75周年庆典暨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我所宋鸿雁副研究员参加了这次盛会。现对其主要内容进行综述,以与大家共享其中的学术探讨。

在“潘懋元教授从教75周年”庆典上,刘海峰教授叙述了潘懋元教授从教75周年的主要经历与成就,中国高教学会周远清会长、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教授,汕头大学副校长王伟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以及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生代表等讲述了潘懋元教授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重大贡献,及其对自己学术、人生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潘懋元教授的祝贺与敬仰之情,以及为高等教育研究做出自身努力的决心。

在“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上,周远清会长、钟秉林校长、张力主任、厦门大学邬大光副校长就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问题作了主题报告,张应强教授、胡建华教授等58人以集中和分论坛的不同形式就该主题进行了大会报告。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解说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主要涉及学者们对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的态度、高等教育研究的类型、当前存在的问题、履行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的主要路径等,为我们认识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提供了立体的透视。

一、学者们对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的态度

有专家以最有形的到最松散形式的高等教育概念谱系,指出高等教育的研究也存在着以个人兴趣驱动的或者社会责任无涉的纯学术研究,到公共政策研究这样的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研究。因此,高等教育研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存在这样一个光谱。但专家们同时指出,即便是最纯粹的社会责任无涉的高等教育研究从长远地看,也一定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钟秉林、张力)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社会责任一词有误导的作用,有必要驱逐社会责任一词。在社会面前,高等教育研究者只有一个责任,即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写出好文章。(何雪莲)

二、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的类型与内容

从研究与政策的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关系、研究与应用的关系出发,对政府制定政策和宣传(解读)政策提供服务;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应用理论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总结过去,预测未来等,均是教育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潘懋元)

从高等教育研究的使命看,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包括高等教育的价值研究、状态研究、对策研究、监测研究等。从内外部职能看,包括促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传承文化、促进社会流动等方面的责任。从高等教育研究的主体看,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专业研究者、高等教育具体行动者、高等教育外部关系人都具有自身的社会责任。从学科的角度看,主要有培养教育学科的专业人才,建设高等教育知识体系,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最后一项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在现实中最应当承担的。(王洪才)

从学术立场、政策立场和实践立场看,高等教育研究者应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从学术立场看,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当承担确立学科立场与学科责任,澄清学科边界,渗透学科影响力的责任;从政策立场看,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当引导政策走向,提升政策合理性,促进高校自身发展从实践立场看,高等教育研究要努力推进对受教育者的适切性教育的实现。(彭拥军)

有专家学者从10个高等教育现象,揭示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误区,提出应当加强对我国高等教育本真问题的探讨,由此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在完善基本概念、学科逻辑和研究方式;开拓研究视角;加强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建设等方面的社会责任。(邬大光)也有学者更为具体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1)加强学科建设,构建牢固的理论基础;(2)加强研究的社会功能,提升研究的现实性、预警性,加强对策的可操作性;(3)丰富研究范式,推进多元化研究方法;(4)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5)警惕学术资本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6)努力建设学术共同体。(杨移贻)

依据哲学、社会学和法理学,探寻事物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是高等教育研究所肩负的学术责任,将这些一般规律运用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等实践领域以促进高等教育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是其社会责任。(王根顺)

高等教育研究具有引导和服务社会公众、服务管理决策的社会责任。即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者及时关注和回应热点问题,澄清社会上存在的模糊认识,推动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化,促使高校与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互动。但服务决策要与决策保持适当距离,为决策提供依据,但不代替决策。(雷庆)

不同学者们还对潘懋元教授承担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的努力进行了阐述。张应强从担当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科学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担当在中国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责任与使命,做“顶天立地”的学问、用超越学科之外的宽广胸怀做大学问等方面阐述了潘懋元教授在承担学术责任方面的表现;赵叶珠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思想,徐萍从求用思想,周群英等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王琪从预测与预警的角度,金维才从“立德”的角度,季诚均从比较教育的角度,等等,论述了潘懋元教授进行高等育研究的社会责任。

也有学者指出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第一责任是“思想史的责任”。即高等教育研究者需要创造足以看到“高等教育实情”或“高等教育事实”的概念、命题和方法,写出自身的思想史,并为其他学科作出理智上的贡献。(杨旭东)

三、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杨移贻的整理,主要有以下:

从研究方法看,尽管近年来定量研究、微观研究、院校研究、质的研究、观察方法、调查方法、访谈方法、统计方法等逐步增多,但大多数还是定性研究、思辨研究、宏大叙事,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研究。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格局没有真正形成。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还不成熟,远未形成高等教育学自己的视角。

在研究内容上,存在政策研究和实证研究薄弱,院校研究少,比较研究针对性和本土化不足的问题。

在学科建设上,当前高等教育的学术共同体尚没有真正形成,或者结构还非常松散;学科的范式还不明显,知识的直线累积性较差,缺乏显著的学派和思想中心;学科的发展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学科的本土化、自主化程度较高,国际化程度不够。

在队伍建设上,研究队伍庞大,“科班出身”者日益增多,但“半路出家”者仍占很大比例。这种状况既有利于多学科进行研究、避免脱离实践经验,也存在鱼龙混杂的嫌疑。

在研究的作风上,存在心态浮躁、学术泡沫明显的问题。

在研究性质方面,大多数属于个体研究,合作研究和集体研究很少。

四、高等教育研究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

有专家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进行现状描述和特点与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谋划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重点方向,也即今后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路径:加强实证研究;规范政策研究,提高决策服务的时效性;加强微观应用研究,强化指导高校管理实践的功能;加强基础领域研究,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加强比较研究的针对性与本土化;积极推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等。(钟秉林)

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是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实现的重要方式,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得以实现。一是一线高等教育管理者从具体问题出发、提出问题,从实证研究中归纳出具有理论含量的结论,并将这些结论在院校改革实践中进行检验。二是一线的教师通过把高等教育理论应用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在指导和接受教学实践检验中丰富高等教育理论。(陈笃斌)

履行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首先要提高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提出研究的原创性;其次是在确保高等教育研究独立性大前提下,要关注社会问题,多开展问题研究;再次是注重理论研究的推广与转化;最后,高等教育研究者还应当承担预防理论本身的缺陷而带来的社会风险,承担反思性的功能。(王根顺)

高等教育研究者需要用普遍性规范、公有性规范、无私利性规范和合理的怀疑精神等科学精神来实现高等教育研究者引导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大责任。(李豪硕)

还有学者探讨了利用大众传媒实现高等教育研究者社会责任的路径与机制。即利用大众传媒设置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建立公共讨论空间等,充分调动研究者的内在积极性,并发挥外部舆论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监督作用。(王超 王秀彦)

还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履行社会责任需要:审视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发展出高等教育学的观点与方法;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在利于本土的基础上,将“外域”理论与经验变为本土生长的重要资源;严格遵循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的内在逻辑,处理好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处理好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生产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在需求的关系。(周廷勇)